主頁 » 研究生的菸酒生活 » 美國國家檔案館

美國國家檔案館

好久沒更新我的頁面了,來說一下最近在幹嘛(話說標題很沒梗,像是小學生暑假作業題目)。今年夏天,我跟著老師赴美國華府國家檔案館蒐集研究資料。

美國國家檔案館(其實全稱應翻為國家檔案與紀錄管理局,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RA)。其實我去了那麼久,對該館的認識也沒有特別多。根據資料,國家檔案館成立於1934年羅斯福總統任內,其致力於永久保存官方文獻,如紙本、地圖、照片、影片及數位檔案等。國家檔案館的館藏豐富,共計超過90億件,包括美國建國時期的重要文獻。目前國家檔案館分為兩館,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賓州大道(Pennsylvania Ave., Washington, D.C.) 上;我們這次造訪的是第二檔案館(下稱二檔館),位於華府近郊、馬里蘭州的大學公園(College Park, Maryland)。

二檔館入口處

二檔館入口處



我們在華府駐足的時間不長,事情很多,可想而知,無法參與所有的工作,這是比較可惜的部分。因此,我僅能稍加說明自己負責的工作,期能有點管窺二檔館內館藏與查閱過程之效。

我這次的任務主要是蒐羅館內與研究相關的所有影片資料。二檔館的影片,就我所了解,主要以DVD,VHS,以及膠捲影片(film reel)等形式收藏。我在台灣其實沒有太多進出檔案館的經驗,不知道這些形式是否特別?

檢索影片:

原則上,館內的資料都可在線上檢索頁面查到,因此,透過基本檢索與進階的鎖定,查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後,填寫申請單後,館員會在固定時間從庫房調出我們申請的檔案。膠捲部分,比較單純,受限於保存的條件,所以一律得填單調閱。DVD與VHS的部分,二檔館影片室的閱覽區後方有十數排可移動式密集書庫,部分影片放置在密集書庫裡,可依據檔案分類以及編號查到存放的位置。剛剛我是用「部分」一詞,也就是說,許多DVD及VHS可能雖屬同一分類,卻不在架上,還是得填單請館員調取。

密集書庫

密集書庫

在架上便可取得的VHS

在架上便可取得的VHS

除此之外,二檔館仍保存許多傳統的檢索方式,例如索引卡(index card)、以及由索引造冊而成的目錄與翻製的微縮膠卷(microfilm)。舉例來說,美國陸軍、空軍相關的影片檔案,如LC系列與NPC系列,其影片檔案的資料內容都以索引卡分門別類,按箱儲存。然而,若仔細翻查相關盒子裡的索引卡,可能挖得出一些線上檢索系統沒有的檔案。據諮詢館員表示,早期軍方檔案分別存放在美國各處,部分檔案經解密後才會移置至二檔館。因此,索引卡確實能找出更多影片,但也僅止於卡片上的文字敘述,原始影片可能還存放在他州。又如這次我們看了很多的環球公司製作的新聞影片,UN系列,其索引有按地名分類的目錄冊,也有以地名、事件等各種類別區分的微縮膠卷目錄,近年也陸續編有按年月日期排序的目錄冊,可供來訪學人查閱。

索引卡片

索引卡片

調閱影片:

前面提到,填寫申請單(其實不需填太多資料,姓名、閱覽證號、影片編號即可)後,館員會在固定時間取出影片。

大多數的影片在取出後可播放(廢話)、錄影、拷貝。例如可在架上取得的DVD和VHS就可以直接在電視上播放、錄影、拷貝,這比較沒問題。有些影片是有存取限制的,比如指供館內播放,但禁止針對該片攝錄影或拷貝。有的影片因為種種原因,無法立即取出來給你看,需另外填寫申請表(reference copy),請館方拷貝出來後,才能在館內播放或攝錄影、拷貝。這種申請有時耗時數週,須及早申請。

比較有趣的是膠捲影片。這些影片調閱出來以後,只能在昏暗的放映室裡播放。放映的方式我輩雖不熟悉,但應該也略知一二,就是放在放映盤上,讓膠捲的片頭幾經峰迴路轉,拉到另一端的盤上接好,便可放映。影片轉速拉至正常倍數時,單格單格的畫面便會連成動態的影片。我對膠捲頗感興趣,同時也心存敬佩與敬畏,理由是日前雜誌曾載,說膠捲比數位格式更適合保存電影等影片;另一個讓我敬畏的理由則是,數週的觀片過程中,我曾不慎看斷了幾部膠捲……,當場簡直要暈倒,所幸館員只是笑了笑,這些老舊膠捲的修復似乎不是太困難的事。膠捲會被我看到斷掉,其實是因為傳統金屬捲軸體型過大,容易因擠壓而變形,影響膠捲放送,轉速一快,便容易扯斷。因此現在幾乎都改為以小型的塑膠捲軸存放。

35mm膠捲

35mm膠捲

16mm 膠捲

16mm 膠捲

阿川正在安裝膠捲

正在安裝膠捲

安裝膠捲時必須戴上手套,以免手汗等汙漬破壞銀鹽的保存

安裝膠捲時必須戴上手套,以免手汗等汙漬破壞銀鹽的保存

有聲的膠捲在錄影時必須插上耳機,並且別在錄影器材上。所以我錄完後還是不知道這部影片在講些什麼

有聲的膠捲在錄影時必須插上耳機,並且別在錄影器材上。所以我錄完後還是不知道這部影片在講些什麼

被取下的傳統金屬捲軸,放置在回收架上,一如球員將長坐冷板凳

被取下的傳統金屬捲軸,放置在回收架上,一如球員將長坐冷板凳

文獻調閱:

來到國家檔案館,一定要提的是文獻檔案的調閱。然而國家檔案館館方對這部分的態度更為嚴謹,連調閱過程與平常閱覽都限制攝影,館員頻頻巡邏,一經發現訪客相機不是對著面前的文件,會立即要求檢查相機的照片,刪去未經許可拍攝的照片,以免其他訪客未經同意即入鏡。

從影片室拍攝的文獻檔案閱覽區

從影片室拍攝的文獻檔案閱覽區

調閱的方式其實不難,填妥申請表,包括從目錄冊上查出entry number之後,等館員取出即可取閱。每位訪客可調閱檔案若干盒,每人可使用一張桌子,不可共用桌面,每次可閱覽一盒檔案中的一份資料夾,並須依順序排列取閱,不能亂了順序;若為團體造訪,可填表表明「小組」(team)身分,組員可調閱彼此申請取出的檔案,規則也同上,一次只能瀏覽一盒,不能共用。

開始瀏覽檔案,尤其要拍攝或掃描這些文件之前,須到櫃台申請該盒檔案的解密檔號(declassified no.),每份文件上頭都須有解密檔號的字樣出現在拍攝的照片或掃描的檔案中。由於每盒檔案的解密檔號不同,所以每換一盒,就必須重新申請一張。

在二檔館的最後一天

在二檔館的最後一天

此行在行前就已由老師和學姊規劃安排、訂定工作表,讓工作得以順利開展進行,最後也成功地完成影片翻攝、拷貝以及文獻瀏覽等預定的工作,應該算是圓滿達成任務。我們從台灣帶了一台很特別的掃瞄機去,以利工作進行,也引起同在檔案館看檔案的許多學人的關注。從台灣扛到美國、每天又得從住所扛到檔案館(說實在真的很重),但看大家經過時都會來瞧瞧這台有趣的機器,有種說不出來的驕傲。這趟雖然大多待在檔案館裡,但免不了四處移動,包括上下班時間通勤,也讓多次來訪華府的我看見不同的風景。

這個夏天過得非常充實,想想除了中學時期以外,似乎未曾在暑假中這麼專注認真地學習。感謝老師給予我這個難得的機會並不吝指導,也謝謝大姐們對我的照顧。這趟造訪美國讓我對自己未來的生涯規劃有了全新的想像,也觸發我對於原本陌生的研究範疇之興趣與關注。雖然必須承認這個暑假,性好鬼混的我都沒在寫論文,但我想,認真學習過的路不會白走,此行的經驗說不定能使我的碩論更加豐富精采(又是一個小學生作文般的八股結尾)。

發表留言